(通讯员:朱津瑶 拍摄:钟琦)
2024年4月26日下午2时30分,十大正规网投平台官网“南望今声”外语论坛系列讲座第61期在北一楼120学术报告厅举行。主讲人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英文学院郑杰教授,应邀来到十大正规网投平台官网做了一场题为“贝克特的‘物性叙事’”的精彩讲座。此次讲座由十大正规网投平台官网李慷副教授主持,参会人员有相关专业老师以及研究生共计100余人。
首先,李慷副教授进行开场致辞,简要介绍了主讲人郑杰教授,并对其到场表示了热烈的欢迎。讲座开始后,郑杰教授首先谈到了“贝克特的‘物性叙事’”这个研究主题的问题缘起和问题语境。郑杰教授认为贝克特的独幕剧表现出对声音和意识的强烈关注,声音作为全剧的唯一聚焦来表现意识,而声音的主体却语焉不详。在《克拉普的最后一盘录音带》(Krapp’s Last Tape,1958)中,“录音带”成为主角甚至唯一角色。由此,郑杰教授希望通过对《克拉普的最后一盘录音带》这一具体的剧本的分析,来探讨人与物之间的关系。在问题语境方面,郑杰教授阐述了自己对于“物性”的理解和定义,并分析了贝克特作品中的“物”所表现出来的三类特点。第一类是传统意义上充当文化和社会符号的物,这类物主要以象征的方式在舞台上呈现;第二类是回归“物性”的物,与人一起构成“行动网”;第三类是称为本体的“物”,永远在意义中流动的“物”叙事者。
随后,为了帮助现场师生更好地理解讲座内容,郑杰教授带领大家共同阅读了剧本《克拉普的最后一盘录音带》并为大家播放了该剧的剧场版视频。通过阅读剧本、观看视频这样非常直观的方式,大家对该剧本内容及其作者贝克特有了更为充分的了解,这为讲座后半部分内容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随后,郑杰教授阐述了自己的基本观点。郑杰教授认为,贝克特的机器是一种“生产性”而非“缺失性”的想象,是一种使消费者成为生产者的生产方式。录音机和录音在舞台上制造了新的时间和空间,在新的时间和空间中,物制造了依赖于物和主体意识的心理现实。在这种意义上,录音构建了意识的新的物质形态。从当时的录音技术入手,郑杰教授细述了录音机和录音带背后的机器逻辑。以此为切入点,郑杰教授阐释了录音机作为“生产者”的物,其与人之间的关系。郑杰教授认为,在录制磁带和播放磁带的过程中,克拉普既是主体又是客体。而在这个过程中,录音带作为人类活动进程的参与者,它参与构建甚至桎梏了人的意识和自我。随后,郑杰教授还谈到了贝克特对于物和意识的认识与康德物自体概念的影响关系。郑杰教授认为贝克特深受普鲁斯特、叔本华和康德的影响,在处理记忆和意识的方法上,并没有脱离笛卡尔式的传统主体哲学。最后,郑杰教授从叙事结构、叙事聚焦、叙事情节和行动三方面对“物叙事”进行了总结阐述。
随后,邹晶副教授对郑杰教授的讲座内容进行了细致的总结。在提问交流环节,参会的师生们与郑杰教授展开了热烈的讨论。22级学硕班倪一笑同学表达了自己对于“物产生意识”这一观点的疑惑,并提出了“物性叙事是否要抛弃‘只有人才能产生意识’这一观点”的问题。23级学硕班张雪莲同学也提出了自己的疑问。张雪莲同学谈到:克拉普听自己年轻时录下的磁带能帮助其价值自我实现,激发情绪,这可以说是磁带的“物性”体现,但如果听磁带的对象是在场观众,那么磁带的“物性”是否依然存在。随后,唐晓云副教授也分享了自己的参会感悟并就“物性叙事与物叙事之间的区别”、“录音带上的话语被去除后,录音带是否仍然具有能动性”两点提出了自己的疑惑。对于这些问题,郑杰教授均做了认真、细致的回应。至此,十大正规网投平台官网“南望今声”外语论坛系列讲座第61期圆满结束。